原來對CHEMFUN的理解一直是錯的!!
2008年,在我離職移居加拿大前,與DIMSUN共同策劃了一個名為Flying High, Landing Safe,針對Member(男同志)間用藥的資訊推廣項目。內容介紹各類藥物(如Ketamine及Ecstasy, 俗稱K及E仔)的反應及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同時亦有提到如要使用藥物時可減低風險的方法及技巧。
及後,在彼方的我就收到消息,有香港政客開記招投訴這項目在鼓吹用藥,有關網站亦因此被下架了,自此R.I.P.。
至今相隔快要十年了,Member間用藥的情況愈見明顯。用藥的生態亦改變了 – 由以往主要是PARTY DRUGS轉化到現時的SEX DRUGS (CHEMFUN),不再是追求跳舞時的興奮,取而代之的是性行為上的快感。冰(meth)已成為最流行的藥物,不再時是E及K了。
記得十多年前與上司就有一討論 – 如果當冰變得流行時,愛滋在Member的感染情況會惡化,原因冰會直接引起性行為上的反應與快感,與及上癮的機會較高。
從前線人員的分享,就得知在近年Member間持續飆升的愛滋感染個案中,有不少是有使用冰的經驗。
有關於上癮,研究顯示與藥物的化學成份有一定的關係。不過,這關係並不是「1+1= 2」那麼簡單直接。有學者就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索,指出了對上癮的迷思,我們一直對上癮因引的理解原來是錯的!!
有幾個研究或事例可証明當中是有一些「人為/環境」因素在作祟:
- 當放置老鼠在只有兩樽水(一是普通開水,而另一含有海洛英)的空籠內時,最後老鼠會對「海洛英水」上癮;反之,當放置老鼠在有同樣的兩樽水,但周遭如「兒童樂園」的籠內時,最後老鼠未有對「海洛英水」情有獨中。
- 越戰時期,有20%的美軍在參戰時有慣性地使用海洛英;但他們在戰爭回國後,很多人不需要甚麼戒毒服務協助下,就停止了使用海洛英的習慣。
- 那些人在入院時被注射過嗎啡類的止痛劑(如你媽媽生你嘅時侯),出院後未有因此而變成「癮君子(或媽咪)」。
「人為/環境」因素就是指個人能否與周遭的環境或其他人建立到bonding(親密關係)。即是當老鼠有玩意(POKOMON GO!?)令佢好投入、美軍能重投正常社區生活及人際關係,又或者你媽咪見到你BB仔時生得咁鬼精靈可愛時,藥物所帶來的快感已變得不再重要,他們因此而未有上癮或可以脫癮。
所以對於那些在嘗試藥物後並上癮的Member,不應單單歸咎於他們「貪玩/刺激」、「無知」又或是「意志力薄弱」。反之,我們要檢視Member與周遭人與事的bonding狀況。
同志在香港的平權已爭取了「十九幾年」仍未能得到立法保障,不斷被那些自以為「明燈發光」的組織及政客冤魂不散地狙擊。另外,大社會內一些主流互相排斥的價值觀及思維(只有加無減地)延伸至Member圈內,彼此以年齡、身形或MAN定CAMP等因素,去分辨誰是「我」或「他」類及等級(參「肥老勿擾」文章) 。
有Member提及喜歡參加用藥HOME PARTY的原因,就是由於大家在用藥後會變的SOCIAL啲、FRIENDLY啲,可以好好傾,內容仲可以好PERSONAL,能夠享受到一個MEMBER間好親密的空間。
今時今日,Member要接觸到藥物的機會可以說是隨手(機)可得。不像以往PARTY DRUGS流行時期,要捱更抵夜去到那些DANCE PARTIES,事前更要花心思SET晒頭準備定戰衣(雖然最終都會跳到頭髮凌亂,同埋除咗件衫!!)。而家只要足不出戶,開個APPS就會(被)連繫到CHEMFUN。
因此,現時香港的Member更需要一些開放而坦白的平台去認識不同藥物的知識及討論一些關於CHEMFUN的經歷及事情(多次聽到有Member誤以為只是一般的水煙下,開始了第一次吸冰的經驗)。
與其擔心介紹減害的知識會「鼓吹」用藥,何不反省一下我們(包括大眾人士及Member間)其實建立了一個怎麼樣的環境及人際(親密/疏離)關係,而間接或直接地「鼓勵」了Member去使用藥物以滿足生活上的Bonding需要呢? 這才是根源的所在。
*《CF睇真D》 – 是一部關於男同志 CHEMFUN 紀錄片,將會在9月21日和9月24日在香港同志電影展放映,並在放映後與觀眾討論。
訂票: www.hklgff.hk/zh-hant
Chung
2000年入行, 為第一、二代的男同志愛滋病預防工作者。工作者。時常提醒自己不要成為界別內的「老 Seafood」, 需要時常更新思維上的軟硬件。過去數年出走到外地生活。2015年帶著仍然熱燙的一團老火回歸, 矢志要在本地推動多方位的手法關注男同志的全面健康。現正積極物色同路盟友在 Member 圈內進行 HEvolution (Health for him)。
原文刊於點心雜誌 http://ow.ly/6RJc30ajTmW